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认真贯彻落实人民银行总行和天津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部署,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全年累计运用再贷款、再贴现、降准、金融债等工具资金2214.50亿元,同比增长22.2%,惠及各种类型的市场主体51.74万户次,有力支持相关重点领域,为推动全市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注活水,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充分的发挥降准政策效应,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共增加可用资金414.57亿元,着力引导降准释放资金投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2024年末,全市高技术产业贷款余额、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22.3%、16.0%,明显高于全市各项贷款增速。
二是降成本,减轻企业居民债务负担。积极落实降息政策,引导银行机构及时将LPR下降传导至贷款端。目前全市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54%,同比下降0.56个百分点,处于历史低位。稳妥做好存量房贷利率批量调整工作,惠及约70万笔、3900亿元的存量房贷业务。
三是稳市场,支持房市股市稳健发展。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不再区分首套、二套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统一为不低于15%,支持居民刚性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辖内上市公司加强市值管理,推动发放股票回购增持贷款金额2.1亿元,助力长期资金市场稳定运行。
一是抓机遇,加快推进政策工具落地。抢抓政策机遇,通过搭建协调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开展监测评估等举措,引导金融机构深挖企业融资需求,加大金融理财产品和服务力度创新,加快推进科学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抵押补充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落地落实。
二是优结构,加大重点领域信贷投放。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充分的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直达和带动撬动效应。2024年,分行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各类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累计提供央行政策资金超千亿元,带动相关金融机构投放普惠小微贷款、科学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碳减排贷款、普惠养老贷款、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等近1200亿元。
三是促创新,加强政策工具管理使用。扩大质押品范围,将柜台债券纳入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再贷款质押品范围,解决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再贷款质押品不足问题。2024年12月27日,以柜台债为质押品发放支小再贷款2.9亿元,实现天津市首笔柜台债券质押再贷款业务落地。持续发挥支小再贷款制造业、科技公司优先额度的引导作用,支持全市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自优先额度设立以来,累计发放制造业优先额度163.04亿元,惠及企业5783户,累计发放科技公司优先额度44.58亿元,惠及企业892户。
一是做部署,夯实工作基础。抓好部署落实,组织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召开业务培训会及经验交流会,邀请银行业务骨干参加业务分析、现场核查工作,以干代训,不断强化政策业务辅导;出台《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赋能天津高水平发展的实施建议》《天津市科学技术创新金融服务能力提升“百千万”专项行动方案》等文件,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政策工具落地见效。
二是聚合力,加强部门协同。推动政银企对接工作机制常态化运作,向金融机构推送重点支持企业和项目名单,促进更多金融资源持续流向重点领域,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金融支撑。截至2024年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累计向市发改委、市科技局等部门提供的各类重点公司可以提供授信5531.13亿元,贷款余额1548.55亿元。
三是重宣传,扩大政策惠及面。组织全市金融机构持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扩大政策惠及面。截至2024年12月末,利用微信公众号发布惠企政策宣传和解读30余篇;持续完善金融理财产品谱系,形成覆盖科创、绿色、普惠、养老、产业、外贸、交通等七大领域共计900余项的信贷产品体系;会同市发改委等有关部门,深入各区开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若干措施宣贯工作,为15个区、1100余家企业宣介非公有制企业金融支持政策,提升市场主体政策知晓度和金融服务获得感。(中宏约作者王敏报道)